春节过后,新三板市场交投冷淡。与之相伴随的是,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正在寻求IPO。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月24日,2016年以来已经有45家新三板企业开始了IPO的上市辅导。
一位接近江苏证监局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局里平均每天都会受理一家新三板企业的IPO辅导备案材料。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新三板交易不活跃、估值较低、注册制推出预期等都是促使它们转投IPO的原因。“新三板为我们发展提供了机会,但现在它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不同的平台对公司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一位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董秘解释原因称。
在国信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鲁先德看来,新三板企业纷纷转投IPO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核心问题在于新三板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会存在差异,差异带来企业选择的多样性是很正常的行为。新三板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鲁先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转道IPO情绪浓
2015年12月23日,新三板企业康泽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正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将在券商协助下,有条不紊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期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这已是2016年以来,第45家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阶段的新三板企业,占去年总数的83%。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多位从事新三板业务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转投IPO的新三板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有54家新三板企业接受了上市辅导,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去年下半年接受IPO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达到了51家。
“通过挂牌新三板我们实现了快速融资,公司获得了发展。但主板市场的流动性是我们期望的,新三板的流动性短期看不到太大的增长。”一家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董秘告诉记者,即将实行的分层制度可能会提高流动性,但新三板门槛不降低,投资者的群体还是相对固定的,投资者数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挂牌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
根据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截至2月18日,沪深两市IPO排队企业近1000家。“IPO的上市过程是漫长的,证监会受理我们才会停牌。即便最后上市不成功,我们还是可以回到新三板。我们应该在创新层内,但是按照目前来看,我们短时间内IPO的决策不会改变,除非新三板有重大利好,可以给公司带来突破性的发展。”上述新三板董秘表示。
该董秘进一步告诉记者,挂牌新三板给公司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还是要上IPO。因为平台不一样,对公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新三板市场仍待完善
事实上,新三板也即将迎来大发展。今年5月,分层制度即将正式实行。有业内人士预期,创新层的企业流动性与估值将媲美创业板。
“分层制度到底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子都是未知,转板制度等不确定性太大。新主席刚上来,政策是什么样大家也不知道。”上海一家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而市盈率低与流动性不足仍是新三板的最大诟病。
春节以来,新三板交投活跃度进一步西江。2月23日,新三板成交金额5.35亿元,较前一日下降12.52%;成交数量0.94亿股,下降39.36%;成交笔数12733笔,下降9.97%。上周(2.14-2.19)新三板市场成交数量4.68亿股,环比下降了27.67%;成交金额21.80亿元,环比下降35.20%;成交均价与成交笔数也分别环比下降了10.42%、22.03%。
根据上海证券统计,对应2014年的业绩来看,协议转让企业、做市转让企业、创业板企业和中小板企业以整体法计算的PE分别为46.65倍、40.87倍、92.74倍和61.19倍,新三板企业的PE估值水平低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
此外,注册制也让新三板企业存在美好预期。“注册制推出,审核速度与理念都变了,IPO审核注重的将是信息披露,审核速度可能会加快。若如此,前期接受辅导的可能会收益很大。”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不过,国信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鲁先德认为,新三板企业转投IPO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新三板市场的服务仍需不断完善。
“一些企业经过挂牌新三板获得了发展,运作规范,具备了其他市场的条件。但坦率地讲,目前新三板在满足挂牌公司发展需求上还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企业的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就会有进一步的需求,这是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鲁先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鲁先德进一步表示,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需要过程。在这期间,个别企业会存在服务上的超前,即市场的发展未必满足企业需求。这种情况下,去寻找与企业发展更匹配的市场是很正常的。
“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诉求,每家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不一样,所以导致了不同的选择。以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即使分层制度推出也会有,但可能在数量上会有所减少。”鲁先德告诉记者。
一家正在接受IPO辅导的董秘也向记者表示,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三板已经不适合了。转投IPO也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变化,去寻找与公司最匹配的市场。
足球产业:世界第一大运动,全球第17 大经济体。产业化的足球运动是世界上产值最高、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为体育产业最大的单一项目。世界范围内足球产业年生产总值达5000 亿美元,被称为“世界第17大经济体”。足球运动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43%,进超橄榄球、篮球、排球等其他项目。足球联赛及足球俱乐部在全球体育赛亊及团体商业价值排名中均位于前列。
足球产业链:内容为王,三大IP 变现斱式。足球产业链核心在于层级丰富的比赛结构,为最顶级的超级联赛培养和输送专业性职业球员,幵构成了基于赛亊的商业传播机制,在传播和大众参与过程中培育了广大的球迷群体。足球产业盈利模式极为广泛,同时产业链较长,是典型的高附加值产业,但只有核心赛亊机制建立后,相兲产业如足球単彩、足球培训、足球旅游、足球娱乐产品、足球类甴子竞技、智能穿戴等才能得以萌生。在整个足球产业链的变现模式中,我们认为三大IP 的变现路径最为成熟和可行,包括赛亊IP、俱乐部IP 和球员IP。
中国足球产业:向更市场化斱式迈迚。自2015 年开始,我国足球产业迚入改革大风口,改革的进期目标是申办世界杯足球赛,电足打迚世界杯、迚入奥运会。按照国际体育产业中足球40%的占比测算,中国足球2025年产业觃模将超过2 万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巨大。随着体奥动力80 亿元获得中超媒体版权,中超联赛商业价值逐步回归,同时恒大等现象级球队出现,使市场化氛围加剧,提升赛亊的质量和观赏性,预计未来中超联赛将引领中国足球产业价值提升。
英超及曼联启示彔:英超联赛是英栺兰职业足球最高等级联赛,也是世界最具商业价值的足球联赛。英超已建立起门票、转播权销售、商业赞助与衍生品授权开収等4 种主要变现模式。而曼联作为英超商业化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核心竞争力一斱面在于组建优质的俱乐部;另一斱面是通过出色成绩保障高票房与转播权收入,幵带来衍生品的商务开収价值。
投资策略:足球产业是典型的竞技观赏型体育赛亊,优质赛亊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极为兲键。优质的内容需要商业俱乐部整合球员、教练以及媒体资源迚行运作,斱可实现联赛、俱乐部、球员IP的多斱位变现模式。中国的足球产业正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运作变革,产业链经济也仍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制作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亊运作、媒体传播和商务开収提升。随着2016年中超开赛及足协改制的持续推迚,我们认为产业链中具备爆収潜能的细分领域包括:1)赛亊IP 运营及传播业务;2)足球彩票相兲行业;3)体育场馆运营及培训行业;4)运营成功的明星俱乐部等。建议重点兲注乐视网、雷曼股仹、道博股份、云动娱乐及恒大淘宝及体育板块整体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足协改革慢于预期。
从热衷于资本游戏,到重心从游戏转到投资,最后甚至放弃或者剥离游戏业务。类似的轨迹,游戏圈已有两位先例,人人网和盛大网络。作为曾经的页游和端游领头羊,现在两家企业都已转型投资。
而2015年1月上市以来,昆仑万维被认为是A股资本运作最频繁的公司之一。以游戏为主业的昆仑万维,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披露出来的投资和并购几乎都和游戏并没有太大关联。其中最近的一次动向是和360一起收购Opera。
一位前昆仑万维人士对新浪科技说,昆仑董事长周亚辉创业之前是在人人公司,担任千橡集团总监及副总裁,CEO陈芳原本是盛大游戏前副总裁,昆仑内部也有很多盛大系员工。昆仑万维会像人人和盛大,非常顺其自然。
身为游戏公司,战略重点在互联网金融
人人网董事长陈一舟以资本运作见长,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陈天桥在东方迪士尼梦碎之后,转向了打造投资帝国。在以LP(出资人)的身份参与源码资本和峰瑞资本后,周亚辉也开始热衷投资。
周亚辉说,他是从2014年11月昆仑万维过了发审会之后开始做投资。其中他的清华学弟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起了较为关键的作用。之后昆仑万维不少投资,都有源码资本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陈一舟、陈天桥和周亚辉都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作为重点投资方向。
盛大网络在今年1月份的声明中,正式宣布转型投资控股集团。而在过去的十年间,盛大已经投资了100多个项目。
其中互联网金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2011年盛大就拿到了央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并且成立了盛大小额贷款、盛大网贷(P2P)、盛大金融服务等金融业务。盛大集团为金融投资建立的专项投资基金,目前已投资了网贷天眼、爱钱帮、微贷网、彩票宝等10多个项目。
而陈一舟在人人网之后,重点就是转型做金融投资。美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投资了校园P2P公司SoFi,股票组合交易网站Motif,房产众筹鼻祖Fundrise等企业。中国也有雪球、金斧子等金融相关企业,还推出了人人分期消费信贷平台和人人理财资产管理平台。
昆仑万维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布局,和陈一舟和陈天桥,尤其是前者有诸多类似之处。
据新浪科技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昆仑万维以1500万人民币投资信达天下,获得15%股权;1649万美元投资随手科技,持股比例8.25%;约8729万美元投资趣分期,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合计23.85%;2000万美元获得银客网20%股权;3408万美元投资英国伦敦P2P平台 Lendinvest,持股比例20%;9300万人民币投资洋钱罐,占股20%等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和人人推出自己的人人分期消费信贷平台和人人理财资产管理平台相同,洋钱罐也是昆仑万维的团队直接操盘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昆仑万维将互联网金融业务表述为“二次创业”。周亚辉更是直言,游戏+金融的模式会将简单易懂的两个业务复杂化,不如一个一个来的比较直接。
主业游戏的优势还在页游时代
在“二次创业”火热进行的同时,昆仑万维“一次创业”,也是目前主业的游戏代理和发行业务,却有一些不好的信号。
据昆仑万维招股书和财报公告等资料显示,2011到2013年,昆仑的营收分别为6.42亿、8.06亿(同比增长25.5%)和15.10亿(同比增长87.3%)人民币,到2014年实现营收19.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放缓到28.09%。净利润方面,2011到2013年分别为1.82亿、2.18亿(同比增长20.2%)和4.24亿(同比增94.1%)人民币,2014年为3.2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5.13%。
在2014年出现营收和净利润放缓趋势之后。2015年昆仑万维的半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上,原来的重要收入来源网页游戏同比下降53.28%,与此同时,手机游戏仅同比增加了8.62%。虽然软件应用商店和客户端游戏增长幅度都在4成以上,由于份额较小,所以整个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8.47%。
三季度营业收入继续同比下降,但比较好的消息是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50万,同比上升231.06%。。
除此之外,毛利率也出现下滑,2015年上半年昆仑万维毛利率为63.7%,下降了5.3%,和2011年的85.5%相比,下滑超过20%。研发投入也从2011年的12.3%降到了2015年上半年的3%。
2015年到现在,除了代理和发行业务外,昆仑万维在游戏方面的动作,主要是IP方面的战略合作。例如和ROVIO达成合作,获得“愤怒的小鸟”IP在中国的独家手游开发授权;获得韩国动漫格斗端游《艾尔之光》IP;与大宇资讯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仙剑奇侠传》系列、《轩辕剑》系列及《大富翁》系列的游戏开发权。
但是资本方向,昆仑万维在游戏方面并没有太大动作。和互联网金融项目动作频繁,投入约1.88亿美元相比,后者拓新的力度和决心更大。是否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今后发展空间更大的判断,还不能下断言,但是昆仑万维倾斜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
借投资看世界,风格可是专业基金范
周亚辉说,做投资是因为他和昆仑要借这个机会把全世界都看看,再来规划未来10年、20年的长远计划。
除了互联网金融外,目前为止,昆仑万维在O2O、电商、医疗、社交、机器人等领域都有投资。加上最新的Opera收购将出资的1.68亿美元,整体投资将达约20亿人民币。
和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相比,昆仑万维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就显得较为分散而杂乱,投资价值相对战略意义更为突出。
国内,昆仑万维1500万美元投资了生鲜O2O一米鲜,300万美元投资O2O电商物流平台DADA,6800万人民币投资了直播平台“映客”的蜜莱坞网络,领投女性闲置交易平台空空狐B轮,6000万人民币增资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周边商超物品代买和配送服务美到生活,1100万美元投资e保养等。
其中和力辰光2015年3月买入,7月转让。优蜜移动2015年4月买入,8月转让,共获得约4800万人民币的收益。
虽然昆仑万维其他的投资项目不会像这两个项目一样,做如此短期的操作,但恐怕不少项目投资的意义还主要在于投资收益。
昆仑万维的游戏代理发行业务,海外市场一直是重点所在,占比在70%以上。而海外项目的投资扫货,在昆仑万维开始偏向投资时,也成为重点战略。
在昆仑万维之前,人人公司的早期投资也都在国外,陈一舟曾将其解释,国外企业的价格比较便宜。而在当前国内的投资热潮,估值虚高的情况下,这个优势就更为明显。
80万美元投资美国新一代机器人公司Woobo Inc,昆仑万维占股20%,并获得Woobo 3个董事席位中的一个董事席位。出资250万美元,昆仑与其他两方共同成立 Curacloud Group Limited(昆仑数字医疗)占有20%的股权,在三人董事会中占有两个席位。两笔投资都属于低价扫货。
在海外投资金额较高的项目中,9300万美元投资全球最大的同性恋社交网络Grindr,占到了Grindr总股本60%,并且昆仑集团将有权指派5名Grindr董事会董事中的3名,昆仑万维的创始人周亚辉将担任Grindr董事会主席。
Opera收购项目中,昆仑万维出资1.68亿美元,占专项基金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的70%,未来将负责Opera的经营管理。若Opera未能于2019年12月31日前实现上市目标,则昆仑承诺按照约定的年化收益率收购优先方的全部出资。
2015年1-9月Opera公司的营收已达4.226.16亿美元,数据上看,此次收购的利好将会直接体现在昆仑万维营收增长方面。并且和致力于全球发行推广的摩比神奇形成联动,对昆仑万维游戏的代理发行也有积极推动。
周亚辉在昆仑万维上市的时候,曾说过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互联网平台公司。达到这个目标很难单靠游戏去做成,但像人人公司和盛大网络一样,在缺乏主业的支撑下,仅通过投资去达成也很难。昆仑万维会不会是下一个人人和盛大,很难下一个定论,但是在投资导向上,昆仑确实越来越像两位“前辈”。
日前,富士康已基本确定以 60 亿美元价格收购日本 “液晶之父” 夏普,它俩相爱相杀多年,终于走到了一起。郭台铭为什么愿意甩出高价进行收购?什么样的并购才算是王牌并购?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ID: ceibs-cbr) 。
文 / 杰·尼利 (J Neely) 普华永道思略特驻克里夫兰办事处全球合伙人
约翰·朱利安(John Jullens) 普华永道思略特驻底特律办事处全球合伙人
约格·克林斯(Joerg Krings) 普华永道思略特驻慕尼黑办事处全球合伙人
2015年5月,综合集团企业丹纳赫 (Danaher) 同意出价 140 亿美元收购生物制药及医疗产品生产商颇尔公司 (Pall Corporation)。尽管与 2015年 内许多交易相比,此次交易的规模相形见绌,但丹纳赫-颇尔的并购却吸引了企业并购领域内许多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该桩交易引人注目的原因有二:
丹纳赫在并购方面的成功,源于其认识到了自身最强的领域(被称为丹纳赫业务体系的一种持续运营改善的方法),并全神贯注于能够从中获益的目标企业。
换而言之,丹纳赫是一家以能力为导向的收购方,能够在多桩收购中利用自身的能力。事实证明,侧重于利用自身能力的目标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并购的成功,不仅仅是丹纳赫,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是如此。
1、能力如何驱动并购
收益能力驱动型交易回报的复合增长率比其他类交易高出 14.2 个百分点
思略特咨询公司近期研究了 2001年 至 2012年 间 9 个行业的 540 项全球重大交易,结果发现,能够利用收购方关键能力或有助于其获得新能力的交易产生了极为显著的股东回报。在交易结束后的两年内,回报均高于当地股指涨幅。
这些交易带来的回报也高于以其他思维为导向的交易。对于能力驱动型交易,其回报的复合增长率比其他类交易高出 14.2 个百分点(图 1)。
尽管在研究的交易中,近半数交易给收购方带来的回报均高于当地股指,但明确以能力为导向的交易有更为显著的成功率:超过六成的能力驱动型交易带来了超额回报。相比之下,在不考虑能力的交易中(匹配度有限型交易),仅有三分之一的交易带来的回报高于当地股指。
在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内,迪士尼和雅培等最成功的收购方似乎认识到以能力驱动开展并购的重要性,并专心围绕能力体系进行推广,即通过 3~6 种独特的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些企业在谈到并购时并不总把 “能力” 一词挂在嘴边,但这些交易确实反映了企业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已经或者能够在哪些方面做得极为出色。
并购交易可分为:能力利用、能力提升和匹配度有限这三类。从本质上看来,能力提升型交易比能力利用型交易更复杂。但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两者均能给收购方带来卓越的回报。
以谷歌 2006年 收购 YouTube 为例,这桩以 16 亿美元收购新兴视频共享平台的交易是当时谷歌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并推动该搜索引擎公司步入从未尝试过的业务领域。但在近十年之后,随着 YouTube 的月用户量超过 10 亿,且在网络视频领域内的份额不逊于其母公司在搜索领域内的份额,很少会有人质疑交易背后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在我们研究的时间段内,信息技术行业的能力提升型交易所带来的回报高于能力利用型交易(图 2)。
2、谁最适合 “能力利用型” 交易
当企业已经具备了领先的能力,能够将产品和服务与成熟、运作正常的体系相整合时,能力利用型交易最为适合
能力利用型交易,是最常见的能力驱动型交易。在我们研究的时间段内,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交易类型,综合年化回报率高出当地市场 5.4 个百分点,比匹配度有限型交易高出约 15 个百分点。
从本质上看来,当企业已经具备了领先的能力,能够将产品和服务与成熟的、运作正常的体系相整合时,能力利用型交易最为适合。
在我们研究的时段内,化工品、金融服务和必需消费品企业是最擅长开展大规模能力提升型交易的收购方,零售企业则因此类交易而获益最多。发达地区中的能力利用型交易比发展中地区(如亚太)带来的回报更高,这是因为许多发展中地区的企业需要优化其能力体系。
但也有例外,比如韩国湖南石化(Honam Petrochemical)收购马来西亚大腾化学(Titan Chemicals Corporation)。2010年 的这桩交易使得湖南石化丰富了乙烯和丙烯产品组合,能够深耕亚洲发展中市场。作为一家韩国企业,湖南石化(2013年 与另一家韩国企业 KP 化学合并,成立乐天化学)更像一家西方企业而不是发展中市场的企业。因此,大腾化学这桩交易的高额回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3、谁最适合 “能力提升型” 交易
能力提升型交易在面临重大技术或监管变化的行业中尤为普遍
尽管在研究样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与 2012年 相比,能力提升型交易在 2015年 的研究中提升显著,回报比市场均值高出 2.6 个百分点。而在 2012年 的研究中,能力提升型交易的回报比市场均值高出 0.5 个百分点。
能力提升型交易在面临重大技术或监管变化的行业中尤为普遍。在我们研究的时段内,医疗企业,尤其是面临着竞争加剧和监管变化的美国医疗企业,开展的能力提升型交易最多(在 60 桩研究样本中占到 23 桩),而信息技术企业以 16 桩交易紧随其后。媒体行业是能力提升型交易的另一个大户,有 14 桩此类交易——传统媒体因为互联网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连锁药店 CVS 以 250 亿美元收购 Caremark 的交易,就是医疗行业内的大型成功案例。CVS 认为,如果拥有一家像 Caremark 这样的专门从事邮购业务、擅长与大公司打交道的药品福利管理公司,将更有效地覆盖处方药市场。这一纵向整合的举措成效显著:在 2006年 宣布交易后两年,CVS 的年化股东回报率与标普 500 指数相比高出 12 个百分点。自 2008年 起,CVS 的股价涨幅比标普 500 指数高出 4 倍以上,表现远超未整合的竞争对手 (Walgreens、Rite Aid、 Express Scripts)。
在 IT 行业内,成功的能力提升型交易包括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于 2012年 对尔必达 (Elpida Memory) 的收购。这家美国企业收购了总部位于日本的尔必达,提升在移动存储芯片领域内的专长和产能。这项交易使美光科技两年期的年化股东回报率比标普 500 指数高出 129 个百分点(回报最大的能力提升型交易目前大多发生在亚洲)。
能力驱动型企业懂得如何在能力利用和能力提升这两类交易之间切换。在这方面,需要认真地向华尔街传达交易的意图,因为每桩成功的能力提升型交易背后,都需要完全不同的并购后整合技能。此类交易的成功并不依赖快速发现并实现协同效应,而是需要花时间发现管理文化上的差异、挽留核心员工,并促成这些员工的理念在整个组织中落地生根。
4、“能力匹配度有限的交易”
虽然在能力维度上并没有值得特别称颂的地方,但在业务、执行以及某些王牌战略方面有其优势
理论上,我们并不看好不以能力为出发点的交易。事实证明,此类交易通常带来负回报(与当地股指相比)。在我们的研究中,有三分之二的匹配度有限的交易就是如此。这一发现结果适用于任何地区和行业。在糟糕的能力提升型交易和匹配度有限的交易之间,仅有一线之隔。如果收购方判断失误,某些原本会给收购方带来重要新能力的交易也可能沦为匹配度有限的交易。
即便如此,某些行业的匹配度有限型交易也稍稍好过其他行业。电力和公用燃气是唯一可在匹配度有限型交易上实现盈利的行业。化工品企业则排名第二,开展此类交易的数量低于除医疗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
在具备很大的整合潜力时,即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之间有交集、能够提升采购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并显著削减成本时,匹配度有限型交易可以发挥其作用。
十余年前雷诺烟草(R.J. Reynolds Tobacco)收购布朗威廉姆森烟草(Brown & Williamson Tobacco)正是如此。该桩交易使得雷诺烟草能够整合冗余的总部、销售运营和生产部门,每年实现超过 6 亿美元的成本节省。成功的匹配度有限型交易通常在能力维度上并没有值得特别称颂的地方,但在业务、执行以及某些王牌战略方面有其优势。
5、保持灵活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对 “不可或缺的能力” 的定义,并反映在并购战略中
在交易方面最注重以能力为导向的企业并不总是坚持某一类交易。这些企业通常会在能力利用型和能力提升型交易间切换,具体情况取决于现有能力体系在当前市场中所能实现的增长空间。
例如,作为成功的收购方,迪士尼在过去 15年 间自如地游走于能力利用型和能力提升型交易之间(图 3)。
对皮克斯动画的收购(2006年 宣布)是能力提升型交易:该交易提升了迪士尼在电脑动画领域内的能力深度,而这过去正是迪士尼的弱项。相比之下,对漫威娱乐的收购(2009年 宣布)则是能力利用型交易,为迪士尼带来了能够通过影视渠道推出并整合进主题公园的标志性人物角色。2012年,迪士尼开展了另一桩能力提升型交易,对卢卡斯影业的收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星球大战》的经营权,而且还是为了该公司尖端的动画和视觉效果技术。
迪士尼这样一家大公司,有时很难精确地发现规模相对较小的一桩收购(交易宣布时不足迪士尼当时市值的十分之一)所带来的影响。但这些交易确实协助优化了企业并增强了实力,在三桩交易宣布后的两年,公司股价均高于市场指数,在撰写本文时,交易价接近历史最高位。
在过去的一周,中国 A 股向全球股市 “请了长假”,中国股民们暂将股市烦心事抛之脑后,与家人一起欢度春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投资者却是一片 “鬼哭狼嚎”。受此影响,在春节即将结束、A 股开盘在即的几天里,国内股市悲观情绪暗暗发酵。今天 A 股大盘启动,千万民众的荷包是鼓是扁?新三板上的创新创业大军们资本之路是难是易? 中国资本市场猴年能否” 猴赛雷 “?
全球股市下跌,简直不忍直视
(图片来源 微信公众号 券商中国)
如同打开了” 潘多拉的魔盒 “,自 2月6日 以来,全球股市连锁下跌,哀鸿一片。来自海通证券的分析显示,发达经济体中,日本、法国、韩国、瑞士、德国、英国股指持续下跌超过 11%、4.9%、4.3%、3.8%、3.4%、2.4%,其中韩国创业板科斯达克 (KOSDAQ) 指数更是在 2月12日 触发了 8%的熔断机制,香港恒生指数刷新 3年 低位,美国股指跌幅一度接近 3%。新兴市场股市也出现大幅调整,印度、俄罗斯股指下跌幅度一度超过 6%,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菲律宾股指也出现大幅下跌。
全球股市为何集体 “跳水”?
包括首创证券研究部总经理王剑辉、国金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立冲在内的诸多被访人士告诉 36 氪,在基本面上,除美国外,全球市场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普遍降低。1月 末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实施负利率重振经济,这引起了欧洲金融市场上的连锁反应;2月 初又逢国际油价下跌,引发股市震荡,加之朝鲜半岛局势一度紧张;更为严峻的是,今年1月 末德意志银行发布 2015年 财报显示其巨亏 68 亿欧元,然而,全球经济还未从上一轮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德意志银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这引发国际市场一片恐慌,德银股价在 2月8日 的暴跌,随后欧洲银行股集体沦陷。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担忧情绪在全球急速蔓延,全球股市下跌的按钮被启动。
在中国 A 股 “休假” 的几天里,全球股市 “血雨腥风”。今天 A 股正式开课,其走势将会如何?中国股民无不屏住呼吸,心跳加快。
放心吧,A 股不会让你的钱包持续大放血…...
尽管全球股市历经了血雨腥风,但乐观派代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未来 A 股走势并不悲观。他告诉 36 氪,在外围市场风声鹤唳之际,我们要对其正面看待。
首先,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明朗化,这对全球股市的影响降低。其次,德银问题所引发的恐慌会慢慢消除,因为当前欧洲金融机构杠杆率,与 2008年 金融危机时杠杆率截然不同,前者比后者要低出很多。同时,全球的金融市场在恢复状态中。所以从这两个主要因素而言,全球股市走势对 A 股的冲击有限。第三,人民币汇率已日渐趋稳,在国际股市表现差强人意的春节期间,离岸人民币汇率呈现八连涨,上周大涨 440 点。人民币汇率日趋稳定,对 A 股的影响也将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在 A 股历经从 5178 点跌落至 2850 点的大幅回调之后,2016年 开年后再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局面,我国股市已领先全球市场调整到位,其跌幅超过 25%,全球股市跌幅最高的仅刚刚超过 10%。可以说,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已经在本轮 A 股调整中释放并反映出来。未来,在无新的利空因素推动下,A 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加之中国货币政策呈现逐渐宽松的状态,这一态势亦在延续,“所以种种情况都较为明朗,全球股市的大幅震荡对 A 股的影响偏小,并不像此前大众预测的那么悲观。”
事实上,就在 2月12号,欧美股市反弹收官。标普收涨 1.95%,道指收涨 2.00%,纳指收涨 1.66%,富时泛欧绩优 300 指数收跌 3.04%。这也对 A 股的开盘走势减少冲击。
创新创业请做好过冬的准备
尽管多位被访人士直言,全球股市震动对 A 股冲击有限。但短期内,期待 A 股牛市到来,或是 “白日做梦”。
从国际环境来看,黄立冲对 36 氪表示,全球股价大跌本质上反映的是对经济减速的预判。这一基本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将对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带来冲击,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压力还将继续存在。
从国内环境来看,2016年 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基本环境是经济继续筑底,增速略有下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猴年股市难懂?先看懂中国经济》一文如此分析。基于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当前,市场对于 A 股的长远走势并不乐观。
新三板市场与 A 股的动态息息相关,势必会受此波及。
回首过去一年,2015年4月 在 A 股持续走高之际,新三板指数一度冲破 2000 点,高达 2673 点。而此后 A 股股市经历伤筋动骨的调整,从 5000 余点跌落至 2850 点,新三板指数也回落至 1500 点左右。而在 2016年 开年之际,A 股再现多次千股跌停,新三板指数也应声下跌。以 2016年 首个交易交易日为例,新三板做市指数一路下行,尾盘收至 1405.49 点,跌幅 2.26%。
黄立冲甚至警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新三板行情下跌或将首当其冲。此前,创投界也存在一种声音,2016年 将是创新创业较为艰难的一年。
李慧勇在其文中也进一步分析,利率下行,但边际下行速度放慢;供给侧改革落地,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实体经济疲弱、利率下行空间有限、供给侧改革带来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类资产将面临新的再平衡,动荡仍然会很大。基于所有资产收益向经济增长率回归的考虑,各类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地产等投资收益率都可能下降,而避险类资产例如黄金投资收益率有望明显提升。
可以看到的是,避险投资将成为资金的主要去向。新三板作为创新创业资本的主战场,寒冬来袭或是大概率事件。
持续下行的经济环境是创新创业最大的敌人。倘若市场处在通胀的环境下,资金将向新兴领域、高收益行业奔去,黄立冲告诉 36 氪,但在通缩环境中,新兴企业很难盈利,即使是未来市场行情的好转,也将来自于 A 股市场,因为国家或会推动大盘、国有企业、亦或政策股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创新领域从来都不属于政策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