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志社旗下新锐文化机构进驻北京文化创新工场
北京文化创新工场经济日报基地从招商伊始就对进驻园区楼体的企业有着清晰布局,但大管家近日发现大楼9层至11层却被几家名称类似的企业“占据”了。
原来这几家“同姓不同名”的企业都是《经济》杂志社及旗下机构,虽然背倚着《经济》杂志社和《经济日报》,但每一家企业都绝非“善者”,他们都以推动产业经济升级为目标,积极经营着新型文化创意项目。
老牌平媒如何应对产业升级?
创刊于1999年的《经济》杂志是与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配套出版的大型权威经济新闻类杂志,汇聚了当今中国最有影响的一批经济学家的智慧。吴敬琏、厉以宁、刘国光、萧灼基、林毅夫、张维迎、樊钢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均曾受邀担任杂志的专家委员会成员。
虽然是老牌中央文化单位,但《经济》杂志社却始终与时代经济同步,不断在业务层面突破创新,悄然“孵化”了多家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的新锐文化创意机构和项目。此番,乔迁也是优先新型文创公司进入北京文化创新工场经济日报社基地。
有哪些新锐文创项目进驻基地?
2012年,住建部根据时代发展发起智慧城市打造工程,“中经”机构积极参与,是住建部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起单位之一。在持续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创新发起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投资基金,奖企业、投资人、政府三方进行对接,2016年“实验项目”将率先在贵州省赤水市落地。
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成立启动仪式
“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经济日报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指导,《经济》杂志社主办,迄今已举办至第二届。旨在帮助大学生就业、实习,该计划目前已有逾五千家企业签约加入,为大学生提供正式岗位和带薪实习机会近八万个。
2015年 7月,《经济》杂志社与九鼎投资晨星成长计划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因为有你·九鼎投资晨星成长基金”。该基金将为全国优秀大学生提供总价值5000万元的个人发展资金,每人最高可申请30万资金,用于创业、求职、游学等成长性支出,毕业后进入回报阶段。
2016年,组委会将在全国100所大学设立个“创吧”交流孵化器,北京文化创新工场经济日报社基地内也将设立“创吧”空间,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角度开展中韩国两国大学生的文化交流及创业项目孵化。
“翰苑国际文化艺术馆”将于明年在在北京文化创新工场经济日报社基地大楼内设立,画馆将针对书画和玉石进行展览展示及交易,从而不断促进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普及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
一个老牌精英媒体,带着她新锐的文化创新项目走进北京文化创新工场,期待这种“老”与“新”的结合,迸发出巨大的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