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作为由北京市文资办出资打造的全市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平台,是集产业园区策划、产业园投资、产业园运营、文化企业孵化、文化企业投资为一体的文化投资运营公司,是中国专业的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商。公司以“文化创新发展”为核心,将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有机结合,整合文化产业链有效资源,全方位服务于在京发展的文化企业,积极推动首都地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公司将通过3-5年的运营,实现“一园多基地”的发展构想(一园:车公庄核心文化创新工场示范园;多基地:在符合条件的区县建设文化创新工场示范基地)。推出一批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新企业;一批在创业板挂牌的上市公司;塑造几个国际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创新工场示范园的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将示范园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新产业园的标杆,成为文化产业的高端示范区。
北京文化创新工场标识核心图形为龙、凤、汉字三形合一。
龙,距今6000年的国宝红山碧玉龙纵切图暗含其中;
凤,亦称火鸟,为涅槃不死的象征;
字,主体汉字“文”象征人类不断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
标识颜色自下而上渐变犹如熊熊烈焰,苍龙鸾凤交融合一,汲取万物智慧后涅槃,终成正果,寓意北京文化创新工场将不畏艰辛,不断创新,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底部圆弧造型恰如鸟巢一般,象征着文化创新工场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各方客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北京文化创新工场在空间布局上将和市文资办的集群化发展道路保持一致,即在全市16个区县内,遴选适合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地区科学建设特色文化创意业园、孵化器。
在重塑物理空间时,北京文化创新工场尊重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律,注重将新产业园与城市废弃旧区、空置空间有机结合,在节省了稀缺的土地资源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还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完成文化的二次沉淀。如国外的纽约苏荷艺术区,国内北京的798艺术聚集区、上海的田子坊创意园区都是利用已淘汰的旧工厂、旧仓库进行园区再造,成功把城市旧区二次激活。